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诺禾致源的肿瘤测序准备从三个方向切入,个体化用药指导、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预后(手术后)复发监测是我们的三个方向
请问是华氏大药房会加入此平台呢?还是海王会加入?或者华润会加入,还是金象会加入,或者有哪一个脑残的大型医药连锁会加入呢?即使换做任何一个医药连锁发展电商,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么目前只有平台型的掌药可以和他们所有人做对接。综上,Dr.2修订了三个月前对掌药的估值,从2500万美金上浮至最少4000万美金起。
同时还捆绑了药店为其免费推广和广告位植入,因为商业模式中特别重要的一环是:得渠道者得天下。3、五年后,医药电商行业规模可能突破1000亿人民币,主要为O2O+B2C两种形态构成,如果市场份额按照流量划分,移动又是趋势,即使考虑到巨头进入竞争且没有选择抱大腿,掌上药店可能仍处于三甲,想象空间巨大。下表为掌上药店截止2014年8月25日Top25的官方渠道下载量。啥也不说,有图有真相。尤其他们最近在搞的实体药店电子券系统和积分系统占领了市场先机,模式类似细分领域的支付宝,你懂的。
有同学会问,这些融资不是刚刚结束吗?那么你也没有多少调查时间啊,我只能说,你们too young! too naïve了。Dr.2认为该企业领导层对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十分清晰,不贪婪,专注于做平台,十分难得。企业《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办法》还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注销《药品GMP证书》: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依法被吊销的。整改并通过检查合格后,药监部门会发回证书。在广东被收回的11张GMP证书中,有11家的认证范围为中药饮片,另外两家为:片剂、颗粒剂、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损失惨重:22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 2014-09-18 06:00 · angus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9月10日、9月16日分三次发布收回药品GMP证书的公告,共涉及药企13家。
GMP证书事关药品能否生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重大,目前具体原因还不得而知。顺便提个建议,CFDA有一个名为药品GMP证书收(发)回公告的小栏目,2013年11月还在更新,收录各省的公告情况,但往后就再也没有更新,像吉林、广东、湖北、内蒙古等省区的收回公告,均没有收录,建议完善一下。
企业因违反药品管理法规被责令停产整顿的与其排一个上午队获得和医生沟通5分钟的时间,不如通过远程手段和医生预约并沟通。而且中国缺乏化验单和病例的电子化,不利于远程传输和共享,对远程医疗的发展又是一个阻碍因素。也就是说,有1亿多中国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而有4亿成年人处在糖尿病前期。
如果要发展这种快速检查通道,就需要监管上的特殊处理,制定合适的标准。他们会愿意去比较空的小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很多慢性病的复诊集中在看化验单和配药上,这些都可以通过远程来操作。其实已经有医院在做这样的服务,此前媒体就报道河南的医院已经开始允许病人快递药品。
虽然说慢性病年轻化可能会让患者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服务,但市场大环境是中国是否能催生这些行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慢性病在中国呈高发趋势,且患者年龄越来越轻。
比方说快速检查服务,因为规模小,审批上到底谁来管?如果按照常规医院或者诊所的要求去审批,肯定很难通过。就算放开了市场,如何保证远程开药没有类似假处方之类的猫腻。
慢性病患者的需求主要是两方面,定期复诊并做化验,定期开药。在中国没有针对远程医疗的规定框架,市场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到底能不能通过远程服务开药,医生在目前如此繁忙的情况下有没有动力去做远程医疗,这些都是未知数。但这种快递更多是在配送上的服务,而不是结合治疗的。病人在复诊的时候可以约好下一次远程沟通的时间,这样对医生来说也省时省力。中国医院的IT系统五花八门,如何接入也是一个问题。再说远程医疗,美国已经明确规定医生必须在病人所在州有执业资质才可以进行远程就诊。
这种开在超市里的快速诊所提供简单的化验和医生意见。慢性病因为已经确诊,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定期检查,和医生沟通,根据病情按时吃药。
患者拿到电子处方后可以通过医院的服务下单、支付并且快递到家。慢性病患者还需要的服务是定期和医生沟通。
这两个需求可能会催生出三方面的市场:快速检查、远程医疗(复诊),以及药品速递。年轻人和居住在郊区,周围缺乏医院的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模式。
中国的医生开药所覆盖的时间长度相对较短,意味着病人需要频繁就诊来开药。以糖尿病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医学会杂志》2013年一篇学术着作显示(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中国成年人中有11.6%已经确诊有糖尿病,而50%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沃尔玛在美国的零售诊所或许会给中国市场带来一定借鉴。在中国,针对慢性病的初级化验也可以通过此类快速检查站来进行。
这种在国外称为Pharmacy Delivery的服务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针对慢性病的定期送药上门服务,还配合药物提醒和定期复诊提醒,报告查询等功能,是远程医疗服务一个出路。由于中国的医院是销售药品的大头,如何让他们接受远程医疗,并设立电子处方和快递出单的系统是一个难题。
未来随着慢性病高发,很可能会催生的服务是远程医疗之后的定期电子处方。慢病高发在中国可能催生的三大行业 2014-09-18 06:00 · angus 慢性病在中国呈高发趋势,且患者年龄越来越轻。
总结下来,慢病在中国的高发、患者年龄变轻、对移动医疗接受度增加,都很可能会催生上面说的这些新兴业务。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血压、尿常规等项目已经非常普及,检查也很常规,具备这类能力并不困难。
这就给快速检查服务带来了机会。以糖尿病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否真的能做起来,监管框架和市场环境仍然是最不确定的因素。这种情况下很多患者不会像初次就诊时候那样,选择最好的一线医院以防被误诊
再说远程医疗,美国已经明确规定医生必须在病人所在州有执业资质才可以进行远程就诊。以糖尿病为例,中国已经是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慢性病患者的需求主要是两方面,定期复诊并做化验,定期开药。与其排一个上午队获得和医生沟通5分钟的时间,不如通过远程手段和医生预约并沟通。
慢性病因为已经确诊,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定期检查,和医生沟通,根据病情按时吃药。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血压、尿常规等项目已经非常普及,检查也很常规,具备这类能力并不困难。
留言0